子曰:“参乎!吾道一以贯之。”
曾子曰:“唯。”
子出。门人问曰:“何谓也?”
曾子曰:“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。”(里仁第四;朱熹,1983,pp.72-73)。
根据朱熹的解释,中心为忠,尽己之谓忠。
按照我们的理解,忠的本质在于,替人办事时,能够尽心尽力。
根据朱熹的解释,如心为恕,推己之谓恕。
按照我们的理解,恕的本质在于,对于他人的经历,能够感同身受。
“empathy”这个英文单词,到底该怎样翻译?
长期以来,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中国心理学家。
可以看到许多译法,如“神入”“感情移入”“共情”和“同理心”等(钱铭怡,1994,p.33)。
实际上,将“empathy”译为“恕”,再贴切不过。
此外,无论是皮亚杰的三山实验,还是其他西方心理学家关于“theory of mind” 和“perspective taking”的探讨,其本质也是关于“恕”的探讨(李庆安、王健、张萌、宋安国,2011,pp.51-52)。
参考文献
李庆安、王健、张萌、宋安国 (2011). 论语管理素质编码手册. 北京:当代世界出版社.
钱铭怡(1994).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.北京:北京大学出版社.
[宋] 朱熹(1983). 四书章句集注.北京:中华书局.
【扫码购书】
【关联阅读】
温馨提示:横线象征链接。点击横线,直通链接。
学 习 辅 导 |
咨 询 热 线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