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故履,德之基也;
谦,德之柄也;
复,德之本也;
恒,德之固也;
损,德之修也;
益,德之裕也;
困,德之辨也;
井,德之地也;
巽,德之制也。
《易》之兴也,其于中古乎?作《易》者其有忧患乎?
上古淳朴,人情物态,未至多变,《易》虽不作,未有阙也。
逮乎中古,情态日开,诈伪日萌,非明《易》道以示之,则质之美者无以成其德,天下之众无以感而化,生民之祸,有不可胜言者。
圣人之忧患如此,不得不因时而作《易》也。《易》道既著,则使君子身修而天下治矣。
“是故履,德之基也”,杂卦曰﹕“履,不处也”,不处者,行也。
上天下泽,尊卑之义,礼之本也。
经礼三百,曲礼三千,皆本诸此常行之道。
“履,德之基”谓以行为德之基也。
基,始也,德自行而进也。不行则德何由而积?
“谦,德之柄也”,有而不居为谦,谦者,不盈也。
盈则其德丧矣。常执不盈之心,则德乃日积,故曰“德之柄”。
既能谦然后能复,复者阳复,为复善之义。
人性本善,其不善者迁于物也。
知物之为害,而能自反,则知善者乃吾性之固有,循吾固有而进德,则沛然无他适矣。
故曰“复,德之本也”,知复则内外合矣。
然而不常,则其德不固,所谓虽得之必失之,故曰“恒,德之固也”。
君子之修德,必去其害德者,则德日进矣,故曰“损,德之修也”。
善日积则宽裕,故曰“益,德之裕也”。
不临患难难处之地,未足以见其德,故曰“困,德之辨也”。
井以养人利物为事,君子之德亦犹是也,故曰“井,德之地也”。
夫然可以有为有为者常顺时制宜,不顺时制宜者一方一曲之士,非盛德之事也。
顺时制宜非随俗合污,如禹、稷、颜子是已,故曰“ 巽,德之制也”。
“履,和而至”,兑以柔悦承乾之刚健,故和。
天在上,泽处下,理之极至不可易,故至。
君子所行,体履之义,故和而至。
“谦,尊而光”,不谦则必自尊。
自耀自尊则人必贱之,自耀则德丧,能谦则自卑自晦;
自卑则人尊之,自晦则德益光显。
“复,小而辨于物”,复贵不远,言动之微、念虑之隐,必察其为物所诱与否,不辨于小则将致悔咎矣。
“恒,杂而不厌”,人之生动用酢酬,事变非一,人情于此,多至厌倦,是不恒其德者也。
能恒者虽杂而不厌。
损,先难而后易,人情逆之则难,顺之则易。
凡损抑其过必逆乎情,故先难;
既损抑以归于善,则顺乎本心,故后易。
“益,长裕而不设”:益者迁善以益己之德,故其德长进而宽裕。
设者,侈张也,有侈大不诚实之意,如是则非所以为益也。
“困,穷而通”:不修德者遇穷困则陨获丧亡而已。
君子遇穷困则德益进、道益通。
“井,居其所而迁”,如君子不以道徇人,故曰“居其所”;
而博施济众无有不及,故曰“迁”。
“巽,称而隐”,巽顺于理故动称宜,其所以称宜者非有形迹可见故隐。
“履以和行”:行有不和,以不由礼故也,能由礼则和矣。
“谦以制礼”,自尊大则不能由礼,卑以自牧乃能自节制以礼。
“复以自知”:自克乃能复善,他人无与焉。
“恒以一德”:不常则二三,常则一,终始惟一,时乃日新。
“损以远害”:如忿欲之类为德之害。
损者,损其害德而巳。
能损其害德者,则吾身之害固有可远之道,特君子不取必乎此也。
“益以兴利”:有益于己者为利天下之有益于己者莫如善,君子观易之象而迁善,故曰兴利;
能迁善则福庆之利固有自致之理。
在君子无加损焉,有不足言者。
“困以寡怨”:君子于困厄之时,必推致其命。
吾遂吾之志,何怨之有。
推困之义,不必穷厄患难及己也。
凡有道而有所不可行,皆困也。
君子于此自反而已,未尝有所怨也。
“井以辨义”:君子之义在于济物。于井之义,人可以明君子之义。
“巽以行权”:巽,顺于理,如权之于物,随轻重而应则动静称宜,不以一定而悖理也。
九卦之列,君子修身之要,其序如此,缺一不可也。故详复赞之(陆九渊,2020,pp.479-482)。
三德、六德、九德,是通计其德多少。三德可以为大夫,六德可以为诸侯,九德可以王天下。翕受即是九德咸事,敷施乃大施于天下。
“履,德之基”,是人心贪欲恣纵,履卦之君子,以辨上下,定民志,其志既定,则各安其分,方得尊德乐道。“谦德之柄”,谓染习深重,则物我之心炽,然谦始能受人以虚,而有入德之道矣(陆九渊,2020,p.539)。
陆九渊(1139年3月26日—1193年1月18日),字子静,抚州金溪人。因讲学于象山书院(今江西贵溪西南),被称为“象山先生”,学者常称其为“陆象山”。中国南宋理学家,心学奠基人,陆王学派的开创者。
参考文献
[宋]陆九渊(2020).陆九渊集(锺哲 点校).北京:中华书局.
【关联阅读】
温馨提示:横线象征链接。点击横线,直通链接。
学 习 辅 导 |
咨 询 热 线 |